11月1日,徐州市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初步結果,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93.9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5%,增速快于全省0.2個百分點。
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48.77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增加值2606.53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3238.66億元,增長1.0%。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徐州市“兩會”明確了全市全年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的目標,從前三季度成績來看,徐州實現這一目標挑戰不小,但未來仍舊可期。因為透過前三季度成績單可以看到,徐州今年重點關注的幾項工作,正迎來“開花結果”。
首先關注實體經濟。4.3%的二產增速領跑全市大盤,由上半年“低于全省”轉為“高于全省 1.2個百分點”。對比省內排名領先徐州一個身位的常州,雖然徐州二產增加值不敵,但在增速方面,徐州正在奮起直追,前三季度,兩地的增速差距已經縮小至不到一個百分點。
前三季度,徐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較上半年提升3.8個百分點。同時,全市高技術行業產值增長72.0%,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分別增長107.6%和61.0%;規上工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增長79.1%。新能源汽車、多晶硅和電動機產量分別增長135.2%、96.2%和91.1%,對此,官方也用“先進制造業支撐有力”來形容徐州的表現。
而在國家層面明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后,徐州提出要不斷做強產業發展支撐,全力構建“343”創新產業集群,推進綜合實力、核心競爭力、發展影響力再上新臺階。
此前,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接受媒體采訪曾表示,就徐州而言,實體經濟是徐州“建設產業強市、打造區域中心”的立身之本、財富之源。
再來看固定資產投資。前三季度,全市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2.4%,其中工業投資和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2.3%和14.0%。同時,新興領域投資迎來了一波高潮,全市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24.4%。
項目得以快速推進,穩定的投入是重要保障。在提振企業家投資信心、發揮平臺集聚功能、增強項目要素支撐、優化調整產業結構等方面,徐州正在繼續做深文章。
實際上,在向著全年目標沖刺的同時,徐州也有望爭取更靠前的位置。
今年上半年排名在徐州之前的溫州、昆明和大連,現已被徐州反超。與徐州共同沖擊江蘇省內第5座萬億城市的常州,前三季度則交出了6563.1億元的成績單,與半年數據相比,徐州與常州的差距已從500多億縮小至不足27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