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日使用量最高突破20萬次,今年3月份至今使用總量超過653萬次……這是徐州“云碼云學”的一組使用數據。
2022年3月,作為教育部“基于教學改革、融合信息技術的新型教與學模式”90個實驗區之一,徐州市云龍區教育局開始創新開展“云碼云學”行動。
“云碼”從哪兒來,“云學”怎么學,“云碼云學”又會給教育帶來怎樣的改變?
一
“以前在家學習的時候,遇到問題我就問爸媽,但他們也講不清楚?,F在直接用手機掃描書本上的‘云碼’,就能看到老師講解?!毙熘菔写簖埡袑W七年級學生王一諾覺得“云碼”很有幫助。
“云碼”從哪兒來?云龍區教師發展中心信息部部長趙亞東,是“云碼云學”的開發者之一。他介紹,云龍區教育局依托“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江蘇省名師空中課堂”“徐州市彭城課堂”等平臺優質資源,按照學科、單元、課時將微課等內容梳理成集,生成一套可以推送學習資源的系列二維碼,也就是“云碼”。
“‘云碼’不僅是一個永遠在線的網上課堂,更是一處令人驚喜的網課‘寶藏’?!痹讫垍^教師發展中心科研部部長蔣斌說,“學生將二維碼貼到對應教材上,使用時直接掃碼觀看,簡便易用,精準有效,我們將其命名為‘云碼云學’?!睋榻B,目前第一批“云碼”收集了一至九年級的語、數、英、科等教材對應的資源,共整理出兩千余節微課。
數據顯示,目前全區85%的學生經常使用“云碼”進行預習和復習,70%以上的學生認為“云碼”節省了網上查找資源的時間。
二
那么,當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云碼”時,還能給教育帶來怎樣的改變?
云興小學三(5)班的學生張丹若感覺:“原來進行語文預習的時候就是自己讀一讀課文,學習一下生詞。自從有了‘云碼’,平臺上老師的講解很精彩,很能引起我們的興趣!”
學生們的興趣和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一批“講題小先生”、“有聲改錯題”等學生錄制的微課視頻應運而生。解放路小學的李佳陽喜歡這種沉浸式學習的感受,“每次有‘講題小先生’環節,我和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參加?!敝v生活中的數學知識,講自己的解題思路,講解題的困惑……“云碼云學”在這里儼然有了“2.0版本”的模樣。
“同學們的精氣神調動起來了,‘一個碼’內外的連接被打通了?!闭缃夥怕沸W副校長劉澄所說,以這個“碼”為樞紐,多方合力,打開的更是一扇學習質量提升之門。
老師們也有這樣的感受。解放路小學數學老師魏悅說:“在這里,我能看到全國優秀名師的課堂風采,在教學一線隨時隨地學習、借鑒?!眲㈡菏墙夥怕沸W的數學教研組長,“個性化”是劉婧對“云碼云學”最大的感受,“老師們知識點講解更精準了,對不同的學生更有針對性”。
三
“上海、北京、廣東等地區均有師生掃碼使用‘云碼云學’,江蘇省內南京、蘇州、常州、無錫等地的訪問量也很可觀?!?/p>
11月16日,在教育部科技司組織的《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應用試點十大創新案例》視頻答辯現場,徐州市云龍區教育局局長陳紅艷用最新的數據,介紹了“云碼云學”的最新情況。
學生通過“云碼”進行有針對性的預習、練習,“哪里不會掃哪里”;教師通過“云碼”進行自我“充電”、與學生互動交流,陳紅艷介紹,“‘云碼云學’的理念是讓教育更科學,讓學習更個性。讓老師成為學習的專家,讓學生成為自己的老師?!?/p>
“云碼”就像一個舞臺,本地教師、遠端教師、國家平臺,乃至社會各界為實現教育優質公平所付出的努力在這里匯聚,成為一股推動教育蓬勃向上的力量?!霸拼a云學”立足徐州、輻射全省、影響全國,現已納入江蘇省教育數字化平臺和國家智慧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