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前三季度,徐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293.96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2.5%,增速快于全省0.2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徐州7項主要經濟指標總量位于淮海經濟區19市前列,地區生產總值居區域首位。
一邊是厚望之下重任在肩,一邊是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經濟運行,徐州拿下這份成績單并不容易。
此前,在全市三季度重大產業項目觀摩暨經濟運行分析會上,徐州市委書記宋樂偉曾表示,“全力以赴沖刺四季度、決勝保全年,盡最大努力實現最好結果,交出全年工作過硬答卷”。
今年只剩不到20天時間,最后的沖刺時刻,徐州正全力以赴。
一
不僅需要爭先進位的昂揚精神,更需要動作上的連貫與加速,徐州各板塊均拿出了沖刺的姿態。
時針撥回到9月末、10月初,徐州多個縣(市)區分別召開會議,部署四季度各項工作,通過鎖定目標、全力沖刺,用最優質的項目成果、發展答卷敲定勝果。
沛縣召開縣委常委會(擴大)會議,對照全縣改革發展總任務,聚焦發展第一要務,錨定既定目標,“不折不扣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奮力實現‘雙超千億’目標”。
邳州市召開的動員大會則以“挑大梁、擔重任,奮戰百日、決勝全年”為主題,明確提出“要確保徐州第一方陣第一名”。
在銅山區重點工作調度會議上,圍繞全年目標任務,提出要全力以赴,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取得最好的結果。其中,更要充分發揮工業經濟“壓艙石”作用,全力推動工業有效投資,加快項目落地投產見效。
作為徐州主城區之一,鼓樓區將錨定全年目標任務不動搖,努力創造更加過硬的發展成績。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打好城市更新“組合拳”,厚植改革創新“驅動力”,優化營商環境“生態圈”,“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意志決心,在‘挑重擔、扛重責’中奮力發展趕超”。
云龍區提出,以更實的舉措穩增長、防疫情、保穩定,加快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區。持續強化項目引領、投資拉動、消費支撐,確保實現主要經濟指標超徐州全市平均水平、保持主城區領先目標。
在區委工作會議上,泉山區提出要在四季度沖刺綜合考核、沖刺項目建設、沖刺招商引資、沖刺發展服務業、沖刺征地拆遷、沖刺保障安全、沖刺社會治理、沖刺政策爭取,努力交出一份合格的成績單。
不難看出,徐州各個縣(市)區都在立足自身發展基礎上,增創發展新優勢,全力沖刺四季度,而將優勢發揮到位,便有機會轉化為勝勢。
二
打基礎利長遠,2022年收官之際,徐州在大事要事中展現力量。
11月7日至9日,市委書記宋樂偉率隊赴深圳招商,圍繞數字經濟、綠色低碳能源、集成電路與ICT等產業發展拜訪重點企業,擘畫城市未來產業新版圖。期間,徐州市政府與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簽約;徐工集團與弗迪電池成功簽約。
徐州第二十五屆投資洽談會,新老朋友共話新機遇共商新發展,43個項目現場集中簽約,總投資額1166.7億元。
11月10日下午,18家歐洲國家在華機構和企業的24名代表與徐州當地多個招商部門和企業界負責人齊聚一堂,這場“徐州與歐洲國家項目合作對接會”,將發展眼光瞄準歐洲,聚力招引一批位于長三角的歐洲企業,促成項目落戶徐州。
11月12日,首屆淮海人才峰會開幕,再次吹響人才集結號。會上,徐州與9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23個落地人才、科技項目代表上臺簽約,一系列新政、項目、載體、合作計劃等對外發布,進一步彰顯了徐州廣納人才的決心和誠意。
11月27日,為期三天的2022中國安全及應急技術裝備博覽會精彩落幕,24個項目簽約,瞄準的是,“到‘十四五’末,安全應急產業整體實力,國內領先”。
馬不停蹄的背后,是只爭朝夕的緊迫感。
就在11月22日,書記市長帶隊,徐州赴無錫考察并召開兩市創新發展座談會。徐州考察團在無錫多個點進行深度學習,學習考察的重點也頗為突出,涵蓋數字經濟、產業轉型、城市治理等諸多領域。
秋冬交替的徐州,用一次次誠摯的拜訪、一次次務實的對話,向全世界傳遞著徐州向上的力量。
三
12月初,中共徐州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明確了徐州發展“線路圖”:到2025年,力爭經濟總量躋身萬億元城市行列;到2035年,經濟總量在2025年基礎上翻一番以上。
作為淮海經濟區的領頭羊,徐州已經站到了叩開GDP“萬億俱樂部”的門口?!叭f億之門”如何打開?矚望新征程,面對壓力挑戰,徐州的信心和底氣來自哪里?
三季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徐州“加碼”的產業方向,向新動能要未來的意圖很明顯。
今年9月,徐州曾發布政策文件部署“343”創新產業集群體系,從具體數據來看,徐州重點培育的產業集群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前三季度也收獲了好成績,為徐州經濟穩增長提供動能。
前三季度,徐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較上半年提升3.8個百分點。同時,全市高技術行業產值增長72.0%,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信息化學品制造業分別增長107.6%和61.0%;規上工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值增長79.1%。新能源汽車、多晶硅和電動機產量分別增長135.2%、96.2%和91.1%。對此,官方也用“先進制造業支撐有力”來形容徐州的表現。
在中共徐州市委十三屆三次全會上,也重點提到了“343”創新產業集群建設。會上強調,錨定發展先進制造業,聚力打造工程機械、綠色低碳能源、新材料3個優勢創新產業集群,加快培育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與ICT、醫藥健康、安全應急4個新興創新產業集群,提檔升級精品鋼材、高端紡織、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3個特色創新產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當前,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省“一市一策”支持建設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淮海經濟區協同發展等多重戰略部署在徐州交匯疊加。
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徐州正拿出沖刺狀態,全力以赴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真抓實干,努力爭取全年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最好的結果,更好展現徐州的擔當作為,為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更大貢獻,并為明年和未來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